贵州铜仁万山区谢桥街道:“三个植入”推动旅游扶贫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李梦云报道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谢桥街道通过“三个植入”推动旅游扶贫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致富桥”,取得良好效果。
“景区标准”植入基础建设全过程。谢桥街道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实情,整合资源,深度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引进高新企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牙溪生态农场为基础,把景区标准植入基础设施全过程,租赁民用房屋用于民宿项目建设“深加工”,全面提高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源电压,修缮城区至景区旅游线路,全面提高电讯信号源,把人才、管理、经营等标准指数纳入景区规划核心范畴。
此外,在景区内设置亲子体验中心、民宿体验中心、自助烧烤中心、游乐中心,植入亲子游乐项目等基础旅游项目,达到吃、喝、玩、乐的休闲体验。目前,牙溪生态农场占地面积369.38亩,流转民用房屋90栋,修缮城区至景区旅游线路9公里,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达20000多人次。
“旅游产品”植入产业扶贫全过程。全面围绕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号召,流转土地800亩,搭建坝区产业,引进龙头企业云南昆明斗南花卉产业及食用菌、竹荪产业,利用“五·一节”“七夕节”“国庆小长假”等节假日大力吸纳旅游观赏及旅游产品外销,全面构建扶贫产业与乡村旅游全域景观带,掀起扶贫产业振兴乡村旅游的热潮。与此同时,以村为单位与农村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622”分红模式为辖区建档立卡户进行利益分红,同时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到项目基地开展劳动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
石竹社区高车组的建档立卡户告诉记者:“我由于年龄大,在外找不到工作。在‘这里’务工,一天收入80元,还可以照顾家庭,一个月下来收入可以达到2400元左右。”通过获悉,石竹社区2019年为辖区94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分红资金达3617元,累计分红资金达339998元,全处产业项目共计解决辖区群众就业达1500余人次。
“民风民俗”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如何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旅游有效融合,挖掘民风民俗是关键,新村建设才有活力。借助这一优势,牙溪村把少数民族特色优势资源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组织开展“打糍粑”“唱名歌”活动体现民风民俗,使民族村寨焕然一新,勾勒一幅五彩田野、小桥流水的农家画面。“这是我第4次到牙溪村,我们经常组织朋友们到这里走一走,坐一坐,感受一下这里的民族特色,吸收一下这里的民族气息,总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舒坦自然。”游客徐正江说道。
2017年谢桥街道牙溪村被贵州省旅游局授予“精品民宿客栈”,2019年被列为第四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2020年牙溪村入选省级重点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该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适合什么发展什么”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进程,切实把强组织、兴产业、护生态、扬文明、推法制、富群众、聚民生、惠民智同推动乡村旅游“量变”“质变”有机融合,同步助力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更大程度、更大力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为街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林洁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