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网红义丐“谢傻子”
摘要:80年代以后,善良的老谢在艰辛的日子里,先后在荒郊野外收养8名弃婴和一名智障女人。为了多挣钱养家,给孩子们树立读书学习的榜样,老谢还自学了不太标准的英语、日语、韩语等基本问候语,通过拾捡破烂,卖艺乞讨,供养4个“女儿”求学,使其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王献留 通讯员 陈彬摄影报道
安徽淮南市老人谢海顺在家中自学英语,为收养的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摄于2012年8月24日)
安徽淮南市老人谢海顺用英语卖艺乞讨,养育收养的孩子。(摄于2012年8月26日)
2018年8月23日,安徽淮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看望慰问生病住院的谢海顺。
2018年8月23日,二女儿谢立云为生病住院的养父谢海顺手部进行按摩消肿。
安徽淮南市老人谢海顺走进淮南市红十字会,为灾区捐款捐物。(摄于2017年4月21日)
安徽淮南市老人谢海顺走进淮南市红十字会,为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受灾地区捐款捐物。(摄于2010年8月12日)
暑假中,四女儿谢立叶快乐地玩呼啦圈。(摄于2012年8月24日)
安徽淮南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为谢海顺老人洗头理发,老人开心照镜子。(摄于2012年8月24日)
安徽淮南市老人谢海顺与智障老伴在春节期间收到淮南市红十字会送来慰问品。(摄于2018年2月11日)
淮河之滨,舜耕山下,一个行乞老人,将中国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演绎到了极致。他是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他住安徽省淮南市孔店乡舜南村,本名谢海顺(以下称:老谢),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谢傻子”,年轻网民为他拍摄视频传上网,追捧他为网红“义丐”。
老谢靠着捡拾废品,卖艺乞讨而生活。其先后在荒郊野外收养8名弃婴和一名智障女人(其中3名弃婴小的时候因病夭折,1个脑瘫的“儿子”养活了整整20年后病逝),30余次向国内外地震灾区、敬老院捐献爱心钱物累计超过3万元。老谢今年77岁,出身于贫困农家,7岁开始放牛,没有上过一天学,靠自学多问,认识了一些常用字。
70年代,他靠自学刻图章、捡煤块、拉板车与年迈的老妈妈相依为命。80年代以后,善良的老谢在艰辛的日子里,先后在荒郊野外收养8名弃婴和一名智障女人。领回家的孩子越多,他肩上的担子越重。为了多挣钱养家,给孩子们树立读书学习的榜样,老谢还自学了不太标准的英语、日语、韩语等基本问候语,通过拾捡破烂,卖艺乞讨,供养4个“女儿”求学,使其健康成长。现4个“女儿”全部成人并已出嫁,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老谢的家庭是困难户,是淮南市红十字会长期救助对象,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红十字会捐赠志愿者。近些年来,村里为他办了低保,列为贫困户进行帮扶,悉心关爱老谢及其收养的“老伴”的晚年生活。淮南市红十字会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谢送去关爱和帮助。为了回报社会关爱,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老谢怀揣着600元钱,拖着残腿步行3个多小时来到淮南市红十字会为地震灾区捐款。一周后,老谢又背着4床棉被、4箱方便面,捐赠200元爱心款。春节到了,他又为灾区捐赠400元爱心款,还在一张大红纸上用英语给灾区人民写了一封慰问信。此后台湾莫拉克台风、海地地震、智利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南方水灾以及一些较偏僻的敬老院,他都捐款捐物,表达自己感恩社会的爱心。
老谢嘴里常常唠叨这样一句话:“小猫小狗也是命,一碗稀饭大家要匀着喝。”凭着这股倔劲和爱心,憨厚的老谢也成为安徽淮南当地真正的“名人”。几十年来,他的大爱故事也感动着淮河岸边这座美丽的能源城市,使这座城市更加有温度。
责任编辑:黄凌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