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产业应加快发展
摘要:到了2003的“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的紧急医学救援和综合性的应急产业才开始起步。我们期待,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等突发性灾害更少一些,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发展更快一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更强一些。
文/特约评论员 商寅泉
应急,当下已成为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词。台风、洪水、航空、铁路、山体崩塌、地震、火灾、泥石流、瓦斯爆炸,等,无一不是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发生,因此处处需要应急。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实属顺应时势的应急之举。据此,重视扶持并快建发展应急产业,正当其时。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社会也在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活跃度日益提高,人们交通出行的频率快速提高。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也在同时受到传统的自然灾害和非传统的人为事故的威胁,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公共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中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大,受到的自然的、人为的突发事故频率更高,因此,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保护公众生命和健康,以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变得十分迫切,而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灾害,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就被提到必须十分重视的高度。
应急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应急产业的基础是包括各个门类产业的综合体。从当今世界灾害发生类型和中国灾害发生类型比较突出的典型看,中国最需要的是增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发展综合性的应急产业。而这两方面比较,在我国,增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更为紧迫。这个认识,应该可以从2003年春季的“非典”爆发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突发灾情得到印证。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我们的紧急救援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起步又较晚。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如果有较为完善的紧急救援医疗体制和救援能力,不会使多达22万人的生命丧失。到了2003的“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的紧急医学救援和综合性的应急产业才开始起步。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业意外伤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涉及到“应急”的事件此起彼伏。就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夏天,每天从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各类媒体中传播开来的事故,就已经可以用目不暇接来形容。仅以北京为例,近两个月以来,山体崩塌、地铁停运、道路积水、山区洪水困住村民等突发灾害,就不绝于耳。这充分证明了,提高应急意识,做好应急准备,发展应急产业,真的是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发展紧急医学救援事业,同时培育、扶持、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应急产业,是一件利国利民、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这需要把各种力量有机组织起来,应对常态下和突发情况下各种危重情况的发生,以实现防灾减灾救灾的目的,这是一个需要有统筹领导、谋划、实施的重大举措,需要发展与医学救援相关的行业、产业、企业等一整套体系,统筹整合,科学发展。当前,有关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还存在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导向性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发展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更需要解决体制问题,首先要从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政策层面入手。
发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现实的要求,它有利于尽快高效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也是推动和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期待,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等突发性灾害更少一些,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产业发展更快一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更强一些。
责任编辑:黄凌睿
网友评论